简介: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辅酶R等。生物素是一个脲基环含有一个硫原子和一条戊酸的侧链,现已知有8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仅α-生物素,并且有生物活性。生物素为无色的针状结晶,极易溶于水,微溶于冷水,能溶于乙醇,但不溶于有机溶剂。对热稳定,一般烹调损失不大,强酸、强碱和氧化剂可使其破坏,紫外线也可使其逐渐破坏。体内生物素主要储存在肝脏,血液中含量较低。
代谢吸收:食物的生物素主要以游离形式或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与蛋白质结合的生物素在肠道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生物胞素,再经肠道生物素酶的作用,释放出游离生物素。生物素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的近端。低浓度时,被载体转运主动吸收;浓度高时。则以简单扩散形式吸收。吸收的生物素经门脉循环,运送到肝、肾内贮存,其他细胞内也含有生物素,但量较少。人体的肠道细菌可从二庚二酸取代壬酸合成生物素,但作为人本生物素直接来源是不够的。人体内生物素主要经尿排出,乳中也有生物素排出,但量很少。
生理功能:生物素的主要功能是在脱羧、羧化反应和脱氢化反应中起辅酶作用,可以把CO2由一种化合物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上,从而使一种化合物转变为另一种化合物。药理剂量的生物素可降低I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改善实验大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抗性。生物素还能维护实验动物的各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
正常需要:由于肠道细菌可合成生物素,因此不易准确确定生物素的需要量。
1、成年人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微克。
2、乳母每日适宜摄入量35微克。
过量反应:生物素的毒性很低,至今尚未见生物素毒性反应的报告。
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主要表现多数以皮肤症状为主,可见毛发变细、失去光泽、皮肤干燥、鳞片状皮炎、红色皮疹,严重者的皮疹可延续到眼睛、鼻子和嘴周围。此外,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舌乳头萎缩、粘膜变灰、麻木、精神沮丧、疲乏、肌痛、高胆固醇血症及脑电图异常等。这些症状多发生在生物素缺乏10周后。在6个月以下婴儿,可出现脂溢性皮炎。
食物来源:干酪、肝、肾、大豆、糙米、小麦、草莓、柚子、葡萄、啤酒、肝、蛋、瘦肉、乳品等。
需要人群:1、好吃生鸡蛋和饮酒、喝咖啡的人需要补充生物素;
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药剂的人每天至少要摄取25μg;
3、头发稀疏的男性摄入生物素,防止脱发效果明显;
4、在妊娠期间,生物素会明显流失,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补充。
温馨提示:生物素可能存在以下作用:
1、帮助脂肪代谢;
2、协助代谢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
3、促进汗腺、神经组织、骨髓、男性性腺、皮肤及毛发的正常运作和生长,减轻湿疹、皮炎症状;
4、预防白发及脱发,有助于治疗秃顶;
5、维持皮肤正常功能,减轻湿疹、皮肤炎症;
6、有助于机体某些生化反应的进行;
7、缓和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