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
司法考试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专业科目指导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法律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专业科目指导(司法考试)
站内搜索:

司法考试商法辅导: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研究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5-21
    着作权的合理使用有以下几个含义:
    1.合理使用不必经着作权人许可也无须支付报酬。
    2.合理使用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
    3.合理使用所限制的是着作财产权,不影响着作人身权,即使用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着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4.合理使用仅限于法定的12种情形。
    这12种情形也是司法考试的重中之重,务求理解并掌握,下面我们将其略加归纳,以方便记忆。
    两使用:①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欣赏;②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
    两引用:①为评价某一作品说明某一问题;②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引用。
    两刊登播放(声明除外):①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②公众集会上的讲话。
    两翻译:①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②成盲文。
    两复制:①为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但不得出版发行);②各馆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
    两单独:①免费表演;②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另外,特别注意一下《着作权法》修改后第23条的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断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且应当支付报酬。
    法条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着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着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试题解析:
    1.下列行为中,实施哪一个行为无须获得着作权人的许可?[1996年单选题]
    A.将外国法学着作译成中文后,编成教学参考资料出版发行
    B.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上引用已发表的作品
    C.报纸刊登其他报社采写但尚未登出的时事新闻
    D.电视台播放其他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
    答案为:B
    本题考点为着作权的合理使用,A错,因为应该“少量”且不得“出版发行”。B对,符合“两引用”的第②种。C错,因为合理使用只能针对已发表的作品。D错,合理使用仅限于播放“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
    2.下列行为中,哪些是不属于侵犯着作权的行为?[2000年多选题][2002年多选题]
    A.某电视台为了报道油画展览的盛况,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展览的油画
    B.李教授在世纪论坛上的演讲词被电台全文报道
    C.法院为了查证将张某发表的文章复制了三篇
    D.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
    答案为:A B C
    本题考点为着作权的合理使用,A对,符合“两引用”中的第②种。B对,符合“两刊登播放”中的第②种。C对,符合“两使用”中的第②种。D错,与“两翻译”中的第①种意思恰恰相反。
    3.以下哪些行为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且不向其支付报酬?[1997年多选题]
    A.某剧团为捐助残疾人福利事业举行义演,表演他人已发表的剧本
    B.某大学为教学需要,将他人编写的教材复制后发给学生,收取工本费
    C.某作家将他人的汉字小学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D.某公司将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摄影后,制作成图片发行
    答案为:B C
    A中义演并非免费表演,因免费表演必须是不收取门票的表演,而义演是为将门票收入捐出,故A错。B符合“两复制”中的第①种,C符合“两翻译”中的第①种,故B和C对。D中可以摄影,但不能未经许可制作图片发行,故D错。
    4.某大学中文系英籍留学生马克用汉语创作了一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新星》杂志上,发表时未作任何声明,以下哪些行为是侵犯马克着作权的行为?[2002年多选题]
    A.甲未经马克同意将该小说翻译成英文在中国发表
    B.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翻译成藏语在中国出版发行
    C.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改变成盲文出版
    D.丁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收录进某网站供人点击阅读
    答案为:A B D
    甲的行为侵犯了马克着作权中的翻译权,乙的行为与“两翻译”中的第①项有差别,因为马克不是中国公民,丙的行为符合“两翻译”中的第②项,丁的行为侵犯了马克着作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故选A、B、D.
    5.陈某为撰写学术论文须引用资料,为避免引发纠纷,陈某就有关问题向赵律师咨询。赵律师的下列意见中哪些是可以采纳的?[2002年多选题]
    A.既可引用发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发表的作品
    B.只能限于介绍、评论或为了说明某问题而引用作品
    C.只要不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可将资料全文引用
    D.应当向原作者支付合理的报酬
    答案为:B C
    着作权的合理使用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必经着作权人许可也无须支付报酬,故A和D错。B和C则符合“两引用”中的第①项,故选B和C.

司法考试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司法考试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