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会金融
经济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初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站内搜索:

经济师考试强化讲义:劳动力市场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11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一) 知道、了解

劳动力供给总量首先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劳动力供给质量,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水平

劳动力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三个因素

1. 人口总量,主要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人率三个因素

2. 劳动力参与率=(已有工作的人+正在找工作的人)/劳动人口总量

1) 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希望走出家庭,到劳动力市场上去寻找,并实际从事工作的意愿高低

2) 它(16岁为法定最低可工作年龄)主要是指在16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所占的百分比

3) 实际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的)与潜在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的总人口)之比

3. 平均周工作时间

1) 一般取决于劳动力需求方提出的具体要求,即雇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决定员工的周工作时间的自主权

2) 劳动者依然可以通过很多决策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周工作小时数

3) 劳动者实际上都是在做出自己的周工作时间决策

4)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给方在周劳动力供给时间选择方面仍然是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的

5) 周工时数量通常会随企业的经营波动以及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发生变化

劳动力供给曲线显示的是: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意愿与经济刺激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劳动条件和其他非货币因素

劳动力供给弹性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题:

如果某地区制造工人的市场工资率从2000元/月上升到2500元/月,其劳动力供给总时间上升5%,则此类劳动力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0.4

B.0.25

C.0.2

D.0.1

【答案解析】C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5%÷[(2500-2000)/2000]=0.2

家庭生产理论的含义

1. 一个家庭会把它生产出来的家庭物品看成是效用的直接城市网

2. 把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划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3. 一个家庭所需要做出的选择,就是多少时间用于市场工作、多少时间用于家庭生产,而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家庭需要按照逻辑回答以下4个问题:

1) 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它取决于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能产生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2) 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可以划分时间密集型、商品密集型

家庭生产时间与商品或服务(即市场工作时间)存在替代性;决定了家庭物品的生产方式,也就决定了市场工作时间和家庭生产时间之间的比例。

3) 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即男性和女性在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两种时间用途上应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4) 此外,哪一方的时间更偏重市场工作,哪方的时间更偏重家庭生产呢?从理论上来看,关于家庭的内部分工决策通常适用于比较优势原理。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当去从事相对效率最高(或者机会成本最小)的那种时间利用方式。他们在不同的生产活动中的效率也是存在差异的。

例题:对下列的晚餐生产方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自己烹饪——偏向于商品密集型

B.饭店中购买——偏向于商品密集型

C.自己烹饪——偏向于时间密集型

D.饭店中购买——偏向于时间密集型

E.去超市购买现场的净菜,然后回家做简单的加工,介于商品密集型与时间密集型之间

【答案解析】BC

按照家庭生产理论的观点,正确的说法是( )

A.一个家庭的可利用时间主要有两个用途:市场和闲暇

B.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C.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是一种联合决策

D.家庭产品只能采取时间密集型的方式生产

E.在决定家庭成员的时间用途时,比较优势原理是适用的

【答案解析】BCE一个家庭可利用的时间主要用在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上,所以选项A错误;

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也可以采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所以选项D错误。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2.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 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1) 它们都对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队伍的规模产生影响

2) 如果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它们的强弱对比就会直接影响到失业率的高低(2方面)

3) 总的来说,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3个原因)

4. 隐性失业现象

5. 例题: 附加的工人效应体现了( )特点。

A.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

B.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C.劳动力需求的经济周期

D.劳动力需求的生命周期

【答案解析】A 附加的工人效应体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特点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1. 劳动力需求者或厂商的目标也是效用最大化,当然这唯有利润可以体现。

2. 劳动力需求者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目标。

3.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是否增加员工取决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支付工资、增加收益)

从企业的立场来看,这种比较中的主要变量是:增加一个工人所能增加的产出数量。

4. 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

——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最古老、最著名的经济思想之一,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题。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将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普遍、广泛适用)

6. 劳动力——可变要素 资本(或土地)——不变要素

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在生产中所适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加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出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直至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边际产出量的最终下降并不是因为新增工人本身技术较差,而是因为随劳动力数量增加,资本相对短缺,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在长期内,企业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工资率的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例题:关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市场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B.市场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中华 会计网 校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工资率下降必然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D.市场工资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也可能导致劳动需求的增加

E.工资率变化莫测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更小

【答案解析】ABC 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选项D错误。工资率变动在长期中能够比短期中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选项E错误。

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1. 劳动力边际产出收益(MRPL),简称劳动力边际收益,反应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2. 与边际产出量的关系:(区别)收益增量——产品增量

(联系)边际收益=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即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出量的货币转化形式

公式:MRPL边际收益=MPL边际产出量·L单位产品价格

3. 典型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也是劳动力需求曲线(D)

1) 由于失误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必造成收入生产率的边际收益的递减,故形状也反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 其高度取决于决定产出量得所有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等)及产品的价格

3) 这里,边际收益即新增一个工人的收益增量;如果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工资率(W)就是新增一个,工人所产生的成本,又称为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只要将边际收益与成本比较即可

4) 无论工资率如何,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水平都是有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上MRPL=W的那一点决定

5) 启示:①短期内,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

②工资率与企业愿意雇用的人数(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竞争型企业短期内劳动力需求

曲线就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的部分

例题: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在决定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时应遵循的决策原则是( )。

A.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D.劳动力的平均成本小于平均收益

【答案解析】B 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


经济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经济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